来源:益盟 2024/11/20 09:00:02
盘前观点
昨日市场探底回升,破净股由于人气不足也出现了调整,科技、高标股都有回流出现,但整体成交量还是略有萎缩。指数方面,继续观察沪指在3330-3320区域的支撑,上方则重点观察3380-3400区域的阻力情况。【操盘手智盈】估值吸引力指标提示,沪指估值吸引力为70,机构股涨幅不大,估值确实比较合理,但当前资金并不青睐,但也要注意节奏。热点前瞻:科技方向:商业航天、机器人等,但不要追高,低吸为主。
导读
1、动力电池巨头布局固态电池 行业或孕育重大投资机遇
2、SpaceX星舰将进行第六次试飞
3、机构: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4、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5、英伟达与谷歌量子AI部门达成合作
6、异构集成将是半导体技术创新及增长方向
7、移动联合华为发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DPU芯片
动力电池巨头布局固态电池 行业或孕育重大投资机遇
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进行技术布局,并做了相关产业规划。公司计划于2026年取得工艺突破,推出高功率、高环境内耐受性和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于2028年实现技术突破,推出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公司在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领域已有相关电池产品的布局和应用。
点评:固态电池作为能够大幅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池安全性的下一代电池核心技术,受到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行业重点关注,华为、宁德、广汽等企业已纷纷布局固态电池赛道。
相关公司:璞泰来、德福科技、蠡湖股份、曼恩斯特
SpaceX星舰将进行第六次试飞
马斯克旗下SpaceX宣布星舰 (Starship) 测试前推进剂负载测试和飞行前检查完成,意味着这一可完全复用火箭即将进行的第六次飞行测试已然整装待发。测试任务将在当地时间11月19日下午16:00(北京次日上午6:00)进行。此外,特朗普计划参加SpaceX发射活动。
点评:商业航天正成为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3万亿元,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企业正在不断增加。
相关公司:上海沪工、西测测试、上海瀚迅、中国卫通
机构: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处于从“0—1”向商业化落地“1”的加速推进阶段,而政策层面的持续利好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成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尽管目前市场对机器人商业化的时间节点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博弈,但随着行业领军企业的积极布局以及研发进度的显著加快,产品定点、供应链确定等关键步骤正在稳步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点评:机构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关公司: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绿的谐波、兆威机电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跌120.66点,跌幅为0.28%,报43268.94点;纳指涨195.66点,涨幅为1.04%,报18987.47点;标普500指数涨23.36点,涨幅为0.40%,报5916.98点。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涨近5%,特斯拉、奈飞涨超2%,亚马逊、谷歌、Meta涨超1%,微软、苹果小幅上涨;英特尔跌超2%。
英伟达与谷歌量子AI部门达成合作
11月19日,英伟达与谷歌达成合作,帮助后者设计量子计算处理器。谷歌量子AI部门将采用英伟达的EOS超算以及CUDA-Q平台,加速量子部件的设计,以克服量子计算硬件目前的局限性。进入21世纪,量子科技革命的第二次浪潮来临,催生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一批新兴技术。如果把量子信息技术比作一架飞机,那么量子计算技术则是这架飞机的“发动机”。也正因如此,多国都纷纷投入大量精力,布局量子计算研发。
点评: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的应用边界被不断拓宽,从而使量子计算的商业潜力更加广泛和深远。据ICV预测,2023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达到47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44.8%。在2028年至203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迅速扩大,2035年总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
相关公司:国盾量子、亨通光电、中兴通讯、陕西华达
异构集成将是半导体技术创新及增长方向
据报道,近日,“SEMI半导体供应链国际论坛-先进封装(异构集成)论坛”首次在大湾区成功举办,围绕2.5D/3D互连、SiP、Hybrid bonding及关键工艺、TGV等技术趋势、产业方向展开崇论闳议。以异构集成为代表的先进封装技术,作为AI变革和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将是未来十年半导体技术创新及增长的主要方向,已然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界的共识。
点评:异构集成的主要创新之一在于它允许不同功能的芯片在同一平台上并行工作。这种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功耗,还能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根据特定应用对芯片进行个性化组合,从而实现更高的系统吞吐量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相关公司:润欣科技、华天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
移动联合华为发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DPU芯片
据报道,中国移动宣布,携手华为、中兴、华三、锐捷、盛科、云豹智能等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 芯片 ——“智算琢光”。该芯片是首颗全量支持GSE标准的DPU芯片,支持200G端口速率、以及GSE协议特有的报文容器喷洒以及基于DGSQ的拥塞控制机制等能力,并完成与业界多家主流交换芯片对接验证。
点评:DPU产业目前仍以国外企业为主导,英伟达、博通等巨头份额占比较高,国内华为、阿里等少数大厂也已实现商用。信通院预计,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DPU渗透率可达到12.7%。随着AI驱动及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我国DPU芯片发展望提速。
相关公司:恒为科技、中化岩土、烽火通信、中兴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