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看盘】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

来源:益盟 2025/01/24 06:42:22

摘要: 盘前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昨儿大A上演了一出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早上万众期待的国新办发布会。国新办开发布会并不稀奇,已经开了n次了,稀奇的是这次的发布会是在早上9点,而之前通常是在早上10点或者下午3点。我问了豆包,历史上领导们赶在开盘前开会的情况只有两次:

EMZhiYing_1725229310241.png

    一次是2024年9月24日,还有一次,就是昨天。

    924之后是什么行情大家都记忆犹新,所以我前面才说这次发布会是万众期待。不过,收盘的结果令人寒心,高开低走,拉了好长一根上影线,估计又是一堆人犯嘀咕:骗我可以,注意次数。哈哈。

    其实大可不必下这么早定论,说实话,原本我还在纠结到底是建议大家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听了发布会,我倒是更加坚定了持股的决心。那么,接下来我就从我的视角为大家解读下。

    首先,发布会的内容是明确的,这一点从发布会前一天的预告主题就能看出——《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很明显,重点就是推动长线资金买股票。

    长线资金说白了就是各种机构资金,过去很多年,机构的主导都是公募,因为很多业内知名的基金经理可以连续数年跑赢指数,获得不少追捧者。但从2021年开始,神话破灭了,基金重仓股大幅跑输,连续跑输,坑了不少在高点买基金的散户。散户亏的一塌糊涂,基金们管理费倒是照收不误,这让大家不满。当然,业绩还是原罪,时至今日很多基金都没翻身,这种散户对基金的信任崩塌,导致去年整个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规模都在萎缩。

    即便是924之后的那几天,牛市氛围那么浓厚,主动型基金也没获得太多青睐。这里的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就是自作自受,这批机构号称价值投资,但居然在估值高点还在上仓位,完全违背了价值投资原则,如今自食其果也怨不得旁人。总之呢,公募现在是有心无力,新基金发行不出去,老基金还时不时遭到赎回,暂时是没法儿稳定股市的。

    国内机构里,除了公募,影响力最大的就是险资了。这次的发布会,重点针对的,也是险资。我们来好好看看:

    1、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坦率说,这一条看起来不错,但我不知道如何实现。行情好的时候,公募持股市值增加无可厚非,但行情差的时候呢,持股的市值本来就是随大盘缩水。而且,在我心里,公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真正的机构“,因为公募背后是散户,散户改不了追涨杀跌。所以正如前面所说,很多基金重仓股其实估值真不算贵了,那些基金经理们心里也知道这个估值可以入手了,但苦于散户已经跌怕了,熊市环境下,新发的基金没人买,存量的基金还会被赎回,公募的子弹从哪里来,各位盟友你们会掏腰包吗?所以这一条乍听起来挺劲爆,但怎么落地还得再想想。

    2、未来三年,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这一条才是重点,险资投入A股的钱,是真正的增量资金。与公募不同,险资有绝对的自主权,也是护盘的安全垫,只是险资呢,过去一直不太待见A股。来看一则数据,下图是我找的,目前险资投资权益资产(股票+基金)的比例,目前只有截至去年三季度的数据,是13%。

EMZhiYing_1737672033319.png

    13%是个什么水平呢?如果你看前几个季度,那自然趋势是不错的,从去年年初的12.5%左右提升到了13.2%,反映出保险资金们对大A的配置比例在提升的。

    但是,我只能说这一点根本不算啥。你要知道,监管层给险资理论上能投资权益的上限可是30%。当然,不同险资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同,会有差异,但平均大概就是30%。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银行允许你透支30万,但是你实际只透支了13.2万,这说明啥,这说明你不想透支,你不想多花钱。放到险资身上,不是上面压着不让保险投资A股,而是保险资金自己不太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呢?你说放到2021年不愿意大家还能理解,那会估值高,险资这种长线资金只要买入,时间就是你的敌人。但现在大A估值这么低,为啥险资还不愿意?

    我觉得,原因之一是一项会计准则(IFRS9)。

    过去,保险公司买股票,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科目的。这个科目的意思就是,比如我买一只股票,是100元,只要我不卖,那么不管这只股票是跌到80元还是20元,都和我的净利润没关系。在保险公司的财报里,这个股票的价值还是100元。

    但是,当我把这只股票卖出的时候,比如跌到20元我卖出了,那中间亏的这80元就要计入利润了。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是字面意思,一定是“出售”的时候,价值才会变化。这就导致,保险公司在持有一只股票的时候,往往会偏向长期持有,因为反正中间不管跌都不影响我的利润,那么我就一直拿着,直到他股价涨起来。

    但是,在新的会计准则(IFRS9)规定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科目没有了。保险公司买股票:

    1、要么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收益”,

    2、要么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所谓“以公允价值”计量,就是股价的变化是要反应在资产价格里面的,而不是“出售”的时候才反应。不过,这俩也有区别,前面那个“计入当期收益”,就是说如果股价波动,会把股价的波动计入净利润;

    后面那个呢,不会把股价波动计入利润,而是计入股东权益里的其他综合收益(这一点不理解不要紧,你只需知道不会影响净利润就可以),只会将每年的股票分红计入净利润。对于保险来说,他们当然是想计入综合收益,因为这样股票价格的波动就和他们的净利润没有关系。

    但是,要想计入综合收益,保险公司就必须确保,你买的股票不能以交易为目的,也就是你买完之后就不允许你卖出。所以,在新的会计准则(IFRS9)出台后,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会更加谨慎。要么就不投,要么就长期持有计入综合收益。否则,如果只是为了赚股票价差,那么股东波动就会反应到保险的净利润里面。赚钱了还好说,如果亏钱了,那利润就难看了。

    这也是为何险资酷爱银行这种高股息资产的原因。但这次发布会明确提到一点,即”保险资金等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过去是只考核险资过去一年的经营指标,结果就是我前面说了,险资生怕自己买了股票后股价大幅波动,然后影响了自己的净利润,进而影响考核,所以不敢买股票,就算买,也只敢买高分红,低波动的股票。

    但现在不同,现在是三年以上,五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啊。我问各位一个问题,从现在开始,三年以后,五年以后,你觉得是”股价已经创出历史新高的银行等高股息资产“会跑赢,还是”估值趴在地上的茅指数,宁指数等核心资产“会跑赢?

    除非你觉得未来3-5年,中国经济会每况愈下,那可能红利还有空间。但作为一个相信国运的人,我坚信经济没那么悲观,财政还有很多压箱底的大招没出。5年以上的超长期周期考核,会让险资重新思考配置的方向。别的不说,就说茅台,如果五年之后他的股价还在原地踏步,但他的利润每年还能涨6-7%,五年后估值就只有15倍了,这个估值我不信险资不心动。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

    1、这次发布会,很好的疏通了险资不愿意投股票的赌点,加强了我对险资这种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的信心,所以打算持股过节的盟友,我觉得不用太担心。

    2、险资的投资偏好,可能会出现变化。从过去执着于高分红,开始向一些风险偏好更高,长期看(以3-5年以上的维度)股价有更高提升空间的公司靠拢。这批公司,我觉得就是市场这一两年最不待见的茅宁指数。原因很简单,这批公司过去估值被杀的最猛,但质地却非常优秀,依旧是各个行业的翘楚龙头。斗胆预测一番,这批核心资产的寒冬应该快过去了,春暖花开就在眼前。

    最后,再次祝各位2025,收益长虹~


    投资顾问:吴美林

    登记编号:A0880619080007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扫描下面二维码
下载“益盟操盘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