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0:12:12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一生育领域的重磅政策,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7月29日,A股开盘后,母婴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贝因美、爱婴室、诺邦股份等个股早盘强势涨停。同时,骑士乳业、西部牧业、太湖雪、孩子王等个股涨幅超过10%。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一生育领域的重磅政策,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7月29日,A股开盘后,母婴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生育支持政策此前已被市场多次预期炒作,例如港股辅助生殖概念股锦欣生殖曾现单日暴涨。而此次国家级方案正式落地,被视为政策“靴子”落定,带动A股母婴板块迎来一轮集中爆发。
细节明确:8月底前全面开放申领
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
此次育儿补贴政策被市场视为国家提振生育意愿的关键举措。“从海外经验看,生育相关公共支出增加有望支持生育率回升。”
券商测算:年均发放育儿补贴约千亿元
券商普遍认为,尽管长期看适龄人口总量变化可能影响补贴支出,但其作为一项持续的财政支持,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可小觑。
业内人士透露,育儿补贴作为精准定向政策,其规模虽略低于传统“国补”,但转移支付模式更易形成消费乘数效应。对比其他领域补贴,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销售总额达5105亿元(注:补贴资金流向不限于奶类,还涵盖孕产护理、婴童用品、早教、儿童医疗等领域),此次育儿补贴总额已接近部分传统消费领域的年度支持规模。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国家曾通过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增至3000亿元,涵盖汽车、家电、家居、数码产品等领域,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
“如果按70%的平均消费倾向估算,对应直接拉动消费规模为700亿元,相当于2024年GDP规模约0.05%。如果考虑到乘数效应,则对经济拉动的力度会大一点。”中金研究进一步指出,育儿消费和中青年群体的消费可能相对更为受益。一方面育儿相关的消费支出(例如婴幼儿奶粉等)可能受到一定拉动。另一方面,育儿家庭以中青年人为主,他们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增加,也会带动该群体其他消费的改善。
直接受益:母婴连锁业绩拐点已现
母婴行业观察数据显示,近70%的新生人口集中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对补贴的边际效用更强。
资本市场已率先有所反映。过去几年受出生率下降影响,母婴连锁公司同店收入下行。伴随着门店优化调整,今年以来,
四大关注:AI玩具等新赛道崛起
具体来看,母婴零售门店在疫情期间需求萎缩影响下大量闭店,近两年来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场景化服务延伸等方式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受益于中央+地方补贴政策,70%以上的精品母婴店营业额和毛利均有增长或持平,且低线城市/乡镇表现更好。
其次,随着产品品质升级,中高端奶粉在下沉市场认可度提升。叠加国产婴幼儿奶粉抽检合格率连续超99%,带动消费者信任度回升,且国产品牌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母乳数据库研发等巩固竞争力,到2024年市场占比接近50%,较疫情前提升约15个百分点。
另外,精细化育儿理念普及推动婴童护理市场近年以平均14%增速增长,但国内市场CR5不足20%,显著低于欧美日韩40—60%的集中度,且国产品牌占比尚不足一半。随着本土品牌提升研发投入并深化母婴连锁渠道合作,有望复刻奶粉行业的国产替代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AI玩具结合大模型与传统形态,构建“AI硬件+陪伴”新模式,售价普遍高于传统玩具。例如,部分产品通过自适应学习提升教育价值,或借助IP形态提供情绪价值,或成为年轻父母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