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10.15】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获突破 9月动力电池产量大增

来源:益盟 2025/10/15 08:30:04

1、上海市发文推动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产业布局 2、中核集团在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9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大增 未来增速值得期待

    盘前观点

    昨天市场放量高开低走,空头再度发力。沪指由于有权重护盘跌幅有限,放量滞跌有承接迹象,形态上并未明显破坏还有得救,今天观察10日线附近的多空争夺。深成指和双创指数5日10日线附近反压明显已确认跌破,并且这两条均线开始下拐,基本确认进入阶段性调整,短线还有进一步下探的动能,在未收复10日线前整体维持谨慎。

    热点前瞻

    1、电池:产量大增;2、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操盘手提示

    【操盘手大师】估值吸引力指标提示,全A指数估值吸引力60,长期投资者仍可持有低估优质股维持偏高仓位;而对于波段投资者,维持谨慎并忌追高的策略不变,整体仓位仍要控制好不要激进(5成合适),持仓仍以防御性的低位低估品种或沪市类指数ETF为主。不过如果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到9月10日低点附近,或者科创50跌到1365关键颈线附近,激进投资者可拿部分仓位博弈反弹修复。

    EMZhiYing_1760488129045.png

    导读:

    1、上海市发文推动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产业布局

    2、中核集团在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AI存储需求激发替代效应 供应商加速转进大容量SSD

    4、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居全球首位关注潜在政策催化

    5、9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大增 未来增速值得期待

    (以下信息均摘自市场公开媒体,所涉个股是原信息自带,仅供参考并非益盟公司推荐,盟友们要自行判断其趋势走向及质地,操作风险自负)


    上海市发文推动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产业布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加速未来终端研发。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产业布局。开展先进无线通信、新型网络架构、空天地一体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量子计算领域算法纠错等核心难点研发突破,发挥量子计算的优越性,研制未来终端概念样机,并不断探索向垂直行业应用渗透,形成特色应用场景模版。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特性,在理论上实现对经典算法的指数级加速效果。当前,量子计算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应用探索、产业培养同步推进的关键期。英伟达CEO黄仁勋6月份曾经公开表示,量子技术正迎来“拐点”,实用化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随着全球在量子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量子信息正在成为引领未来全球科技变革之关键力量。国内相关企业在量子前沿科技领域具有相对领先、全面、深入的技术、产品及市场布局,未来可能充分享受朝阳产业快速成长的市场红利。

    科大国创(300520)通过参股投资方式前瞻布局了量子科技产业优质企业,并积极推动量子软件方向的协同与合作。同时,依托“科大系”企业在产学研上的优势积累,公司积极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融合的相关软件技术。

    国盾量子(688027)是国内量子科技龙头,业务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国盾量子是国内首家量子科技上市公司,业务覆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25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计算整机销售实现突破,带动量子计算业务营收大幅提升283.92%。

    中核集团在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聚变产业化有望提速

    据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磁约束核聚变能量导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自主设计并建成了用于聚变能量导出研究的工程性液态金属和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台架,并已全面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构建起覆盖聚变堆全工况、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液态金属与氦冷技术研究体系,为未来聚变堆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关键实验基础。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其中如何高效、安全地将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量导出并转化为电能,是关键技术挑战之一。包层是聚变堆实现该功能的核心部件,液态金属包层与氦冷固态包层是目前国际上两条重要的技术路线。能量导出热工实验台架的全面建成,是我国在核聚变关键设备与技术自主化能力上的重要体现。该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液态包层和氦冷系统领域的工程验证能力与技术储备,表明我国已系统掌握包括主风机、高效换热器等在内的氦冷系统设计、制造与集成核心技术。这一进展将有力支撑我国聚变实验堆的后续建设,推动ITER计划顺利实施,为人类最终实现聚变能源梦想奠定坚实的工程与技术基础。近期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可控核聚变产业化有加速迹象,有望提前实现产业化应用,设备端有望充分受益。

    国光电气(688776)能够生产ITER项目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偏滤器和包层系统,有望受益于我国重点发展可控核聚变的大趋势。

    杭氧股份(002430)布局可控核聚变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能够为聚变堆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低温设备。

    AI存储需求激发替代效应 供应商加速转进大容量SSD

    据报道,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AI推理(AI Inference)应用快速推升实时存取、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促使机械硬盘(HDD)与固态硬盘(SSD)供应商积极扩大供给大容量存储产品。由于HDD市场正面临巨大供应缺口,激励NAND Flash业者加速技术转进,投入122TB、甚至245TB等超大容量Nearline(近线) SSD的生产,原先对未来需求不确定的状况获得缓解。

    点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的发展,带动了存储器市场需求,部分产品供不应求。我国存储行业正凭借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进入海内外一线手机、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国产存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A股相关概念股有佰维存储(sh688525) 、同有科技(sz300302)等。

    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居全球首位关注潜在政策催化

    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正在汽车、电子、金属机械、家庭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

    华鑫证券研究所 认为,“十四五”期间,科技部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促进了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尚未出现领头羊,产业仍需政策引导,后续可关注潜在的政策催化。

    中大力德(sz002896) 的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可应用于六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上,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位。

    万向钱潮(sz000559) 已将机器人业务确立为继轴承与汽车底盘系统之后的第三大战略业务板块。

    9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大增未来增速值得期待

    10月14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9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51.2GWh,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35.4%。1至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1121.9GWh,累计同比增长51.4%。

    申港证券研究所 认为,2025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2%,渗透率为48.8%。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62万辆,同比增长36.7%,渗透率为45.5%。随着各大厂家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对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此同时,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同比增长32%。2025年1-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18GWh,同比增长43%,增速依然可观,维持较高水平。建议关注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技术领先,话语权较强的公司。

    亿纬锂能(sz300014)的动力电池在超快充、低温、大圆柱、叠片、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均具备优异特性。

    孚能科技(sh688567)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


    (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买入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编辑:汪翔 投顾编号:A0880620040002)

扫描下面二维码
下载“益盟操盘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