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益盟 2025/11/10 08:20:07
1、《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再提新型储能重要性 2、多家美国太空企业正推进轨道数据中心计划 3、新政驱动海南免税消费升温 首周同比增长超3成
盘前观点
上周五市场小幅低开后冲高回落,沪指趋势形态上仍然良好没被破坏,但前高附近可能还有阻力需消化,本周初面临关键抉择,如果4025前高不能突破过去的话则关注下方5日10日线支撑有效性。深市和双创指数再度回到10日线下被此均线压制,叠加上周四分时缺口没补是隐患,本周防范回落补缺。整体来说目前市场还未展示出向上攻击的意愿,证券板块趴着不动,量能也没有效放大,这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做好两手准备。
热点前瞻
1、储能概念:景气度上升;
操盘手提示
【操盘手大师】估值吸引力指标提示,全A指数估值吸引力70,长期投资者仍可持有低估优质股维持偏高仓位;而对于波段投资者,沪指4025前高附近或深市下降趋势线附近仍然忌追高,高位品种要趁市场反弹阶段逢高减仓或撤离,低位、中位的优质品种可继续持有等轮动。操作上不宜激进留出现金头寸,整体仓位5成合理。

导读:
1、新型蒸发冷却技术望解决英伟达散热难题
2、我国发布全球首个深海生境智能多模态大模型
3、《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再提新型储能重要性
4、多家美国太空企业正推进轨道数据中心计划
5、电商快递反内卷成果扩大 20余省快递价格上调
6、商业航天捷报频传 高密度发射凸显投资价值
7、新政驱动海南免税消费升温 首周同比增长超3成
8、国家再度发文明确 深海科技投资浪潮将来临
(以下信息均摘自市场公开媒体,所涉个股是原信息自带,仅供参考并非益盟公司推荐,盟友们要自行判断其趋势走向及质地,操作风险自负)
新型蒸发冷却技术望解决英伟达散热难题 这两家液冷龙龙头公司已有相关技术布局
据报道,英伟达的Feynman架构GPU预计功耗将飙升至惊人的4400W,而最新研发的薄膜蒸发冷却技术有望成为“退烧”关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被动式蒸发冷却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纤维膜,利用毛细作用引导液体蒸发,从而在无需额外能耗的情况下高效带走热量。这项新设计在性能测试中取得了破纪录的成果,实现了每平方厘米800瓦的热通量,并在长达数小时的运行中保持稳定,证明其足以应对高功耗的数据中心应用。
随着AI和云计算爆发式发展,全球数据中心的散热压力问题与日俱增。目前,冷却系统能耗已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40%。若维持现状,到2030年全球制冷能耗或将激增逾一倍。与传统散热方案相比,蒸发冷却是公认的高效散热方式,但受制于材料的稳定性等问题,目前仍未能大规模商用。随着新技术的加速突破,新型蒸发冷却技术望具备更强大的散热能力,市场应用前景望加速打开。
我国发布全球首个深海生境智能多模态大模型 这两家公司在深海数据与信息化领域布局
据媒体报道,11月6日,在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厦门隆重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深海典型生境的多模态大模型——“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该多模态大模型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指导,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发,是联合国“海洋十年”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成果。该模型具备多项先进功能,包括深海生境的智能感知、全域智能推演、治理决策方案生成以及沉浸式认知导览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确认其在“十五五”期间发展的关键地位。深海科技涵盖海洋观测、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多个方向,深海生境的智能化、自动化认知与管控需求持续提升。中央财经委员会7月会议再次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智能观测能力建设。各沿海省份纷纷响应,围绕深海装备、智能观测、无人设备等领域加快政策创新和产业投入。自然资源部此次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标志着我国在面向深海复杂环境的数据处理、AI驱动与多模态智能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填补了该方向国际空白。多模态大模型有望作为深海装备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引擎,支撑装备国产化、智能化,加快“海洋强国”及“智能海洋”建设步伐。
《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再提新型储能重要性 三大方向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其中提出,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中国促进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以关键电网节点或偏远地区为重点,合理布局新型储能,鼓励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等参与系统调峰调频。推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保障电网运行的清洁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
多家美国太空企业正推进轨道数据中心计划 太空算力将从概念验证迈入工程化阶段
近日,多家美国太空企业正推进轨道数据中心计划,并利用
太空算力中心相较地面算力中心具有PUE(电源使用效率)低及发电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可从根本缓解AIDC的电力与散热瓶颈,目前中美两国已启动空间算力竞争。2024年美国NASA发布《天基
电商快递反内卷成果扩大 20余省快递价格上调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副主任方玺近期表示,今年7月底,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就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目前多地陆续采取切实行动,全国已有22个省上调快递价格。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随着快递行业“反内卷”加速推进,三季度快递平均价格企稳回升,较二季度增长0.5%。从具体价格水平来看,有逐月增长趋势。数量上,11月以来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已连续多日超过6亿件,显示出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可关注
商业航天捷报频传 高密度发射凸显投资价值
北京时间11月9日,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发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截至日前,力箭一号已累计将75颗卫星、10吨级载荷送入太空。
此外,10月18日至20日,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的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为今年正式入轨发射和一级回收开展各项准备。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可回收火箭将迎来首飞,这一中国民营航天的里程碑事件。此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如果一切顺利,其性能可能在“5年内”超越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马斯克还提到了另外两款中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中国
高密度发射凸显商业航天投资价值,年内重点关注朱雀三号发射进程。相关上市公司有:
新政驱动海南免税消费升温 首周同比增长超3成
离岛免税新政实施首周,海南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11月1日至7日,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省离岛免税购物金额5.06亿元,购物人数7.2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86%、3.37%。其中,新增的宠物用品、可随身携带的乐器等品类(包括小家电、电子消费品类)共销售1488件,购物金额274.68万元。中免集团三亚国际免税城销售部总监助理表示,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后,来逛免税店的外国人更多了。
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公告,从11月1日起,调整升级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海口海关口岸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监管方式,通过制度创新与智慧监管双轮驱动,保障政策红利安全高效释放,助力海南离岛免税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可关注
国家再度发文明确 深海科技投资浪潮将来临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海洋开发领域:推动深海探测、深海开采、深远海养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场景培育和开放,打造一批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在陆地与近海资源开发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深海战略性资源的储备价值凸显,海洋经济正加速向深水领域延伸。当前,国家层面已将深海科技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路径清晰,从技术探索逐步转向海洋经济开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产业纳入,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提出推动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地方层面亦密集布局,沿海省市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行业层面,此前不久,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新质生产力与技术经济研究团队呼吁:为在国际海底区域“蓝色圈地”中赢得先机,应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我国深远海战略,当务之急是将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海外方面,近期,日本和美国计划联合开采南岛附近的深海稀土矿藏,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并确保其高科技行业的供应链不受中国控制。
在产业政策与产业技术趋势的双轮驱动下,深海科技赛道的成长动能强劲。可关注
(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买入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编辑:汪翔 投顾编号:A0880620040002)